张一鸣和黄峥退休后相继研究长生不老药,生命科学将是下一个颠覆
2015 年,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与当时还在世的霍金对话,霍金问,你最想知道科学界哪个最大问题的答案?
小扎直奔主题:如何才能让人类永生?
扎克伯格当时已经有了一个答案:脑机接口的终极形式,就是长生不灭,更极客的表达方式叫,数字化的永生。简单来说,借助这项技术,人类的大脑信息可以被提取出来,存储在芯片中,然后植入一个新的躯体,肉体消亡,思想永存。
今年相继宣布辞任的张一鸣和黄峥,打算脱产去学习、思考和搞研究了。他们都提到对脑研究的兴趣。这个冷门的选择,跟当下如火如荼的造车热形成了一种有趣的镜像。
张一鸣说,希望能更深度参与的三个领域之一是「脑疾病」;黄峥说,想去做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他提到「蛋白质机器人」——希望进入人的脑部血管进行疏通,避免中风。两人都表达了解决脑疾病的意愿。
企业家前赴后继进行脑研究:
2011年,熊晓鸽先后向清华、北大和北师大分别捐赠成立脑科学研究院;
2013年,马云成为美国“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捐助人,出任该基金会理事;
2016年,陈天桥夫妇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捐赠1.15亿美元,成立加州理工陈天桥雒芊芊神经科学研究院,称未来将总计捐赠10亿美元;
2018年,蔡崇信夫妇向斯坦福大学捐赠上亿美元;
更早之前,2000年,IDG创始人麦戈文夫妇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捐款3.5亿美元,成立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企业家们相继投入的领域,属于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
什么是生命科学?
谈到生命科学,首先得提到基因,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因素,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一个人的诞生,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就是基因的传递过程,它来自于父母,然后它又希望传递给子女,这个基因控制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的时候,当时要30多亿美元来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到2020年的时候,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只需要几千美元,到2021年的时候,1000美元就能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甚至更低。
生命科学一般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回顾十多年前,互联网对于人们来说还是陌生的字眼,如今,互联网却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相似的是,今天的生命科学对普通人来说,也还未得到普遍地接受,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生命科学是什么,而未来十年,生命科学将无处不在,将比互联网更加深刻地改变全社会的产业业态与工作生活。曾经互联网产业为我国创造了许多千亿级别的企业,而在未来,生命科学将会产生许多万亿级别的企业。
中国游戏首富陈天桥曾在探索生命科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优势提出,“未来也许我可以戴上头盔,下载一些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激活神经元——也许我可以为你造一个世界。技术尤其是神经科学技术,在未来会非常强大。”
陈天桥曾经给出了一个令人兴奋又恐惧的生命科学想象:
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VR(虚拟现实)的终极版本就是做梦,与其依赖谷歌头盔进入虚拟世界,不如通过控制大脑,从而控制我们的梦境。“当我从美梦中醒来时,我总是很失望。那么如果我能在夜里继续做我的梦呢?如果你能把一个梦持续做下去,那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那将是娱乐业的终结者。”
关于脑科学与游戏的结合,这位昔日的游戏首富也陈述过其中的逻辑,“我真心认为,游戏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因为它把你的肉体留在世间,把你的思维和行动 upload(上传)到虚拟社区,相当于我在游戏里看到数千万个活生生、赤裸裸的灵魂和思想,在按照特定规则运作。这是我下决心做大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子。”
这个场面已经在科幻作品《盗梦空间》和《黑镜》里出现过了,当然也面临伦理问题:现实和虚拟世界将难以辨别,为了逃避现实而永远不愿醒来的一定大有人在。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谈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以后生孩子可能不用十月怀胎了,甚至只要有一个容器,便可以孕育孩子。这样的生命科学将会整个改变世界、改变家庭、改变男女性别平衡等等。”
生命科学的发展比互联网对人类的冲击更大,将开启人类命运的新时代。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开始了以基因和细胞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革命,近两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都在不断突破。包括基因、细胞等在生命科学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将为人类的医疗健康发展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回复“贵姓+城市+电话”至“铭.家族办公室”公众号,或者致电我们的全球服务热线:400697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