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0亿跌到18亿用了1529天,暴风的暴跌值得警醒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15年3月,暴风初上市,最初发行价为7.24元;随后40天里暴风经历了36个涨停,股价曾一度达到327.01元,大涨44倍,被市场称为“妖股”,市值也一度超过400亿元。
当时,暴风内部因此诞生了10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66个百万富翁,暴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冯鑫本人账面身家超百亿。
事情发展到至今,不仅是冯鑫本人,暴风集团也因业绩亏损严重,面临着退市危机。
天眼查风险显示,此前暴风集团被列为被执行人80次,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6次,股权冻结1次。
在2015年5月23日成功上市后,冯鑫回老家“闭关”十多天,再出现时,提出了“DT大娱乐”战略。
他表示,暴风科技将从一家网络视频企业全面转型,成为DT时代的互联网娱乐平台。并在当年完成了VR、TV、秀场、视频、文化等五大业务的布局。
冯鑫当时说,“以前暴风科技的天花板是中国互联网视频公司估值都在百亿美金以下,而暴风上市后面临一个机遇期,能够让暴风科技冲破视频领域,去做更大的事。”
之后暴风将“DT大文娱”战略升级为N421,要依托PC、手机、VR、TV4块屏幕,打造2块以影业、体育为核心的内容再生平台,并以DT这1项核心技术打通平台与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互联网娱乐服务。
而这种经营思路也被外界称为乐视的翻版。
为了快速完成生态搭建,冯鑫的策略是不停地买买买。
除了在体育上收购MPS,2016年3月,暴风抛出了31.05亿元的高额定增公告,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甘普科技100%股权、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
收购金额分别是10.5亿元、10.8亿元以及9.75亿元。而上述三家公司当时总资产只有2.19亿。
对于这桩收购案冯鑫势在必行,称要“为世界创造新娱乐”,并在某次发布会上高唱《野子》,巧的是这首歌贾跃亭在此前刚唱过不久。
但不利消息传来,由于高估值以及影视行业并购监管的收紧,这笔收购被证监会问询,随后否决了这次重组。
更得不偿失的是,因为上市后一直忙于各种“买买买”,错过了2015年上市后再做股票增发融资的最佳时机。后来冯鑫反思,“股价最高时,我们是主角,却表现得像个吃瓜群众。”。
此后,从2015年到2019年,这四年来,暴风前后共三次提出定向增发融资计划,均未获批。冯鑫后来反思称,失误主要在于,“自己和团队对A股资本市场是零经验,对不同属性的钱不理解”。
此外,在影视产业并购失败后,冯鑫又开始全身心投入的VR行业,虽然当时的暴风魔镜红极一时,但由于整个产业的降温,也让其VR业务受挫。
而由于没有完成“对赌”协议,冯鑫以自有资金偿还了5000万元,依然欠款4000万元。中信资本因此在2018年申请冻结了冯鑫的327万股股份。
而这一系列的不成功除了错失了最佳的定增融资机会,也给暴风的资金链紧张以及冯鑫本人的债务危机埋下炸药。
在暴风最辉煌的时候,冯鑫本人账面身家也超过百亿。然而时至今日,公司不仅业绩亏损严重,面临着退市危机,其本人也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暴风集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上市三年时间,由于我和团队在这方面零经验,能力也很差,所以没有完成任何一次的融资和并购”,冯鑫反思称,相比同期上市的其他互联网公司,昆仑万维或者迅游,都在这三年内成功完成了融资和并购,而暴风集团到现在一次都没有完成。这直接导致了暴风集团上市后,最有价值的能力完全没有被释放。
如今暴风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年没有专业的团队对公司做市值管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聘请专业的团队对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与并购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
(2)市值规模与公司的融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值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低成本融资,而市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高低。
(3)市值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收购和反收购能力,市值越大,并购其他企业的能力越强,产业整合的能力越强。在换股吸收合并中占据优势,能以最少的股权换取最大的控制力。
【铭.家族办公室】汇聚了一批精英国际资本运营专家、金融律师、审计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可提供上市后的股权安置、资产并购、企业市值管理等全方位筹划: